清乾隆 “春耦齋”璽
1青玉質,交龍紐方形璽。陽刻篆書印文“春耦齋”。面10.3厘米見方,通高8.3厘米,纽高4.3厘米。
有清一代,除國璽之外,數量最多者為帝王們平日鈐諸於書畫上的各式閑章,其種類繁多、包羅萬象,若以璽文內容分類,這方“春耦齋”青玉璽當為乾隆朝宮殿璽。宮殿璽肇始於唐宋文士的室名章,至明清已蔚然成風,士人多有齋堂館閣之印,清代帝王大量精美的宮殿璽,即為當時社會文士好治堂名章這一風尚的直接反映。
本璽形制與故宮所藏文華殿寶、乾清宮寶、養心殿寶、快雪堂、紀恩堂等宮殿璽相類,為典型的清代宮殿璽,依清制,凡以宮殿命名諸璽則存放于該宮殿,并配以他璽,以供帝王揮毫染翰之用。據清乾嘉二朝重臣沈初所著《西清筆記》:“每遇御筆書畫發下用寶,諸臣擇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宮殿璽多用於引首,并佐以兩方壓角章,偶或加鈐其他閒璽。
本璽為青玉質,據《史記集解》引衛宏言:“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由是,歷代宮廷重要璽印,多為玉質,致有以“玉璽”泛指宮廷璽印之說。清代諸帝印璽用玉以白玉和青玉最為普遍,乾隆中期平定回部之後開始則大量使用和闐碧玉。
春耦齋位於今北京中南海頤年堂西、靜谷之北,靜谷在清代為豐澤園的一部份,卻自成一體,素有“園中之園”之稱。春耦齋為靜谷中的主要建築,單檐四角攢尖頂,紫石鋪地、紅柱灰墻,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碧水環繞、廣植蓮藕,以漢白玉欄杆圍護。齋前叠山仿蘇州獅子林,幽然深邃,整座建築凝重素雅、莊嚴渾厚,正如乾隆禦製《豐澤園記》所述:“園內殿宇製度惟樸,不尚華麗”。康熙建豐澤園,意在勸課農桑、親禦耒耜,此后清代諸帝,均演親耕禮於此。
“春耦”二字之由來,乾隆在禦製《春耦齋記》中亦有明確記述:“不敢以一己之貴而忽萬姓之窮;不敢以四方之豐而忘一隅之歉。二十一年以來,此物此誌。園之內有齋,茲以‘春耦’名之。”據楊倞《荀子注》:“兩人並耕為耦”,可知“春耦”即為春耕之意,不僅契合康熙建豐澤園“重農為務,惟土物愛,知稼穡艱”之意旨,且因齋中“舊藏唐韓滉《五牛圖》,農部尚書蔣溥因進其父、故大學士蔣廷錫仿項聖謨摹本,繼又得項聖謨卷,古今名跡一時會合,良稱藝苑勝事”。春耦齋中收藏三卷《五牛圖》的因緣際遇,乾隆亦對此津津樂道,并多次在禦制詩中提及:“齋雖老屋額新署,妙跡緣收十五牛”“五牛致十五,考牧可因通”。
春耦齋前原有戲臺,常演出宮戲,以供帝后觀賞。民國時期春耦齋為總統辦公之所在,1949年后曾是週末舞會的場地,偶爾也在此播放電影。今天,位於中南海的春耦齋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地,自1989年後,不再對公眾開放,而這方“春耦齋”青玉寶璽,正是三百余年來清廷之榮辱興衰、世事之滄桑沉浮的最好見證。
(馬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