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相莊嚴——大理國銅鎏金阿彌陀佛坐像

遠溯至新石器时代,雲南蒼山洱海一帶的大理地區,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西元前二世紀,漢武帝遣使通滇,並於西元前109年設益州郡,自此,大理地區始納入中國版圖。此後,六詔首領之一蒙舍詔皮羅閣於西元738年統一洱海地區,建立南詔國,並定都太和城(今大理市)。西元937年,大義寧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國(白語:Dablit guaif),至西元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江滅大理國,凡23王、歷316年。
南詔、大理國作為西南一隅的少數民族政權,604年間,幾與唐宋王朝相始終,并一直保持對中原王朝的臣屬關係。南詔大理國均以佛教密宗阿吒力教為國教,佛教之盛為當世所罕有。史載南詔王曾建大寺八百、小寺三千;以八百黃金鑄佛像,供奉於崇聖寺,數位大理王均鑄佛逾萬尊,九位大理王遜位為僧。是以元人記錄中,大理國“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
南詔大理國金屬佛陀造像多為小型造像,一般在10厘米以內,20厘米以上甚少見。佛陀造像多為肉髻、免冠,本件拍品即為肉髻螺髪,以細密乳釘曲綫排列,上下各五行,中間繫以髻珠。典型大理佛陀的面相為席地而坐(不帶座),額寬頰豐,鼻闊,雙眉舒展清晰(間或飾以白毫),雙耳垂肩,月牙形雙眼,雙唇較厚,作微笑狀。多數大理佛陀造像頭部微微前傾,尤顯謙和溫敦。整體而言,大理佛面相和藹,肖似凡人,觀之可親,有憨態可掬之感,與同一時期中原地區寶相莊嚴的佛教造像面相迥異。
目前已知大理佛中,僅兩尊帶有明確紀年,其中之一為1998年上海博物館獲贈、來自法國私人收藏的大日遍照鎏金銅佛像,其內鑄有“时盛明二年岁次癸未孟春正月十五日,敬造金铜像大日遍照一身座”等銘文,由是可知,造像年代為西元1163年。將本件拍品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大日如來鎏金佛銅像及故宮博物院館藏銅鎏金大理佛坐像對比,面相、體態、服飾幾無二致,亦應為十二世紀中葉大理國鑄造之佛像精品。
(馬曉霞)